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城务工,跨地域婚姻也随之多了起来。
春节本是象征团圆和欢乐的日子,山东聊城的王生却高兴不起来,一想到他远嫁千里之外的女儿小红,便不停地懊悔当初让她出门打工。
王小红其实既不是第一个,也不是唯一一个和在同一个工厂打工的男孩子私定终身的女孩子,却开启了村里跨省婚姻的先河,并创造了距离之最。
“其他人家的孩子顶多和邻近县市的小伙子自由恋爱,我这个女儿一下嫁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东北深山老林,这不气死人吗!”说这话时,王生几乎哭了出来,毕竟这辈子和亲生女儿见面的机会不多了,还担心女儿在那边吃苦。
生在孔孟之乡,山东人的婚恋观更加传统一些,媒妁之言、父母之命的传统不知从何时起就流传到今天。这一传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,儿女婚姻一般不会超出20公里。
不过,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城打工,这一切都在开始变化。听村里的老人说,80年代出生的孩子出门打工,基本上还没有敢嫁到超过20公里以外的,就算有也是男孩子回家后让父母请好媒人到女方家提亲,最后还得听从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。
等到90年代出生的孩子出门打工后,这一切都彻底改变了。村里的老人介绍,90年代出生的孩子,一旦出门打工,就像断了线的风筝,谁也管不了,自己找对象更是家常便饭。
这也不难理解,由于在同一个厂打工的男女青年来自四面八方,哪个地方的都有。婚姻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,跨县、甚至跨省的婚姻开始出现;媒人的作用越来越弱,有些只是象征性地请个媒人;父母的意见也开始被抛之脑后,诸如“喜欢”和“有感觉”之类的词汇开始在村里盛行。
根据村里人的统计,临近的村庄10个孩子出门打工,有8个自由恋爱,这8个中只有不到3个会按照父母的意思另行选择对象。
然而,令村里的老人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是,恋爱自由了,离婚的人却多了起来。
究其原因,多数是因为没有媒人的介绍,不了解对方的身世和家庭背景;随着年龄的增长,越来越感到少时的感觉开始消退;个别的婚姻破裂是因为在打工的过程中,各自又找到更合适的对象,自由地恋爱,也就更加自由地离了。
“打工的确让村里人富了起来,但婚姻越来越不牢靠了。”村里的老人们感叹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