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教他花钱,其实就是教他如何做人,教他将来在离开我们时能够独立地生活,能跟这个社会相融。
朋友是一位理财师,他正在把自己年仅10岁的儿子打造成一位理财能手。
任何成长都伴着疼痛的代价,从一个对金钱全无概念的小孩儿到一位小小理财家,这中间自然也会有不少波折痛苦。第一次从爸爸手里接过300块钱的零花钱,孩子很高兴,他可从来没有一下子拿到过那么多零花钱。尽管爸爸在把那笔钱交到他手上时,再三跟他强调,那些钱,是他一个月的零花钱,孩子还是在拿到那笔钱的第二天就高高兴兴去了超市,喜欢的玩具、碟片一下子就买回来了。回来数数手里的钱,竟然“哇”一下就哭了,他第一天就花去了一半还多。他拉着爸爸的手,央求爸爸放弃那个计划:“爸爸,算计着花钱太痛苦了。”
“儿子,如果你今天不学着算计,将来你就更要算计,那时你会更痛苦。爸爸妈妈现在挣钱了,但还是要算计着来花手里的钱。”爸爸伸出大手宽慰儿子,最初的信念却丝毫不动摇。接下来,他教儿子如何有计划又合理地支出自己手中有限的钱。他告诉儿子,在你不能赚更多的钱时,理财就从省钱开始。儿子果真把那些话都记在心里。
天热,孩子想喝冰镇饮料,要用自己的零花钱到小区超市里去买。以往孩子会挑最近的一家去,现在,他把三家小超市全跑了一遍,最终挑了一家便宜的小店。一瓶可乐节省了五毛钱,小家伙非常高兴。
小孩子学会了节俭,去游乐场玩,也开始算计着如何花最少的钱来尽量满足自己玩的需求。他甚至开始学着自己挣钱,周末或者节假日,他把家里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包揽了去,洗一次碗两块钱,拖一次地两块钱,收拾房间整理沙发两块钱,大半个早上忙下来,孩子累得满头大汗,屋子却收拾得清清爽爽。他心满意足地从爸爸手上领他的打工钱,他终于慢慢体会到赚钱的不容易,对自己钱袋里的钱开始捂得更紧,也更加关注一切挣钱的机会:去楼下帮妈妈倒垃圾,拿钱来;去超市帮妈妈买瓶醋,拿钱来……小家伙对金钱有了概念,却又似乎朝着一个爸爸不愿意看到的方向走去。
“孩子,我们培养你有理财观念,却不是要培养你当一个小小的守财奴,你还要学会一项本领,就是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节省,什么时候该大方。”周末,爸爸带孩子到商场去,正遇上有人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搞募捐,爸爸毫不犹豫地把钱投进了募捐箱。、
“爸爸,那么多钱,你就放进去了,算不算浪费?”孩子不解。
“因为这些钱可以帮助很多上不起学的孩子,让他们重新走进学堂。这不叫浪费,这叫献爱心。”爸爸耐心地给儿子解释。
“好,我也献爱心。”儿子说完毫不犹豫地把身上带着的50块钱投进了箱子。
要过春节,爷爷奶奶到家里来,爸爸当着儿子面给他们一笔数额不小的钱。
“爸爸,爷爷奶奶都是大人了,你为什么还要给他们钱?”
“因为爸爸从小长到大,爷爷奶奶在我身上付出了太多,如今他们老了,我给他们钱算是一点儿回报,也叫孝顺。”
孩子听了不再问。大年初一的早上,他却早早起了床,等候在爸爸妈妈的卧室门外。
“爸爸妈妈,要过年了,我没有给你们买礼物,就每个人给你们发50块钱压岁钱。”
爸爸妈妈一下子怔在那里,等反应过来,他们郑重其事地接过儿子递上来的钱放到了自己的钱包里。一个堂堂的理财师,眼圈儿竟然为50块钱红了。他说,从来没有任何时候,让他比那一刻觉得更幸福。
如今,那个10岁的男孩儿已是一位理财小能手。他灵活自如地运用着自己手上的零花钱,用它去应付日常的开销,用它招待远方来的朋友,用它对亲人对社会表达自己的爱心。一年到头,他还节省下一笔钱。他咨询过爸爸之后,把那笔钱买成了基金。
“我教儿子用钱,其实也是在教儿子如何对待生活。10岁的小男孩,可能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年纪。跟着家长去超市,遇上自己心仪的东西,父母可能就颠颠地跑到结账处去付钱了。甚至有更大的孩子,读了高中,上了大学,也只知道钱是钱,却不知道钱从何处来,他该如何管理自己手中的钱。你看社会上那么多‘啃老族’,我可不能让儿子将来变成那种人。我教他花钱,其实就是教他如何做人,教他将来在离开我们时能够独立地生活,能跟这个社会紧密地相融。”朋友如是说。这一席话,我很赞成,相信对广大的家长朋友也很有借鉴意义。■文/梅寒 来源:《婚姻与家庭》杂志